1)11.我愿竟蹉跎_大唐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只听欧阳詹用浓厚的福建官话,问高岳说:

  “我唐开元天宝前,兵农大体是合一的;天宝天下动乱后,兵是兵,农是农,之前军制是多少户抽一兵,而现在则是多少户资一兵,国家财税大半用来养兵,如养虎自卫,倚仗的同时,也不可不深防也。故而辅师决心垦拓江西、鄂岳、湖南,增滋户口、地税,同时又兴商海外,以广通货,按照我的预计,幽燕地大概三月后也能平定,可以不用再打大仗了,然而河朔最大的症结,便是兵不习农,这群兵先前为各自节帅所豢养,只图赏设钱,每逢战事保护自家境内还算奋勇,可出境后战斗力大为堪忧,国家是养之浩繁,如弃之则有会横生事端,譬如鸡肋。而辅师则想要销兵,十不留一,照这样算来,魏博尚还有三万三千兵,成德则有两万兵,其他三镇合在一起,也有不下四万兵,合计近十万兵需要销籍——那么如何安置呢,一旦安置不当,那便会如溃堤的洪水般棘手,甚至会给整个天下带来灾难。”

  听着欧阳詹的疑惑,高岳便倚在床榻上,一条条叙述出来:

  魏博的和成德的,本师是绝不会再将销掉的兵安置在本镇土地上,确实如你所言,这群人当兵当习惯了,销掉伍籍后,他们不是会作乱,成为集镇间的游手、无赖,便会遁入太行山中为盗匪,所以我想要徐徐图之——让他们自销。

  “自,自销?”欧阳詹很诧异。

  “是,修完相卫的河堤水渠后,国家还有不少大工程呢,但本师又不想耽误普通人户的劳作繁衍,故而这群兵便有了去处,比如还要营修新的邺都,在这样的过程中,他们身为兵的爪牙、武器和胆魄,会被慢慢慢慢地消磨掉,他们会变的喜欢靠耕作、手艺吃饭,待到缓过劲来,再想以士兵的姿态搞反抗,却察觉爪牙早已被暗中拔除掉了,只能安于现状,这就是‘自销’。”

  “那幽燕的兵呢?”

  “幽燕的兵,大多是当地的团结子弟,此地武德充沛,民风雄健,家家户户除去农具外,便会自备战马、武器,故而某就继续保留这种兵农合一的态势,将他们编为雄边子弟,配给田产,平日里轻徭薄赋,战时为国守土。只不过将他们归属于某一官长的麾下,实在是有些危险,故而此后幽燕的诸兵塞和雄边子弟的田产,某准备将其和行省割开,而归枢机院直辖,且分为数部,互不统属。”说到这里,高岳稍微思索了下,然后对欧阳詹坦白道,“其实如何解决好幽州卢龙镇的办法,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人提出来过。”

  欧阳詹微微有点吃惊,就问是何人。

  “前凤翔陇右节度使、太尉朱忠愍泚的判官,蔡廷玉。”高岳回答说。

  接着他盯住烛火,补充了句:“蔡早就向现在的太太上皇献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g6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