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4.天师堂_大唐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看打铳弹压了,无不抱头鼠窜。

  邺都的各大商馆,则风声鹤唳,雇佣来的保镖们无不如临大敌,穿着铠甲,佩戴短铳或利刃,这种繁华和兵荒马乱并行的景象,近十年来他们见识的多了,每次都觉得事态会不可收拾,但每次又都能暂且平息下来:邺城的市井和生徒们,似乎没有乡村间那种除死方休的血亲之仇,他们反目后,仇恨最多也就延续数年,便延续不下去,除非又有新的矛盾在这座都城里产生。

  同样位于商馆街区的天师堂,是灵道宗“司州方”的中心,等到王尔抵达这里后,整个司州的祭酒们全都聚居在此,专门等候他带回来的消息。

  灵道宗的祭酒们,每人负责一块“治”即教区,算是当地的最高教职,不过按照灵虚公主颁布的教义,祭酒并不专职,而是兼职,他们有男有女,有官员,有商贾也有是普通百姓的,平日里各有生业,保护教化本治的信徒,带领大伙儿修习性命,多个治再合为一方,由“方师”居在天师堂统制,方师内又有最高领袖,名曰“嗣师”,通常便由邺城的司州方师兼任。

  这一代的灵道宗嗣师,是轩辕集。

  天师堂最中央的,匾额叫做“崇灵堂”,方圆各九步,取九九八十一之意,东、北、南三面开有门户,只有西面修筑了条“马道”,当王尔将马匹送入道边的厩舍后,便从南户踏着台阶入堂,将自己和宰堂间的协议告诉了嗣师和祭酒们。

  不出所料,轩辕集不主张灵道宗的信徒,迁徙海外,去耽兰都护府发展立足。

  “我宗的被拣退老兵,我已遍送书信于他们,让他们听从宰堂安置,不要滋生是非,云州、妫州甚至灵州、丰州,这些边远地,只要田产能多些,也是可以去的。

  对此大部分祭酒也表示赞同。

  王尔在心中表示理解,其实在这个年代,有勇气远徙海外的,绝大多数都不是住在中枢城市,或富足乡村的,但凡还有生活下去的可能性,没有人真的会欣然乘坐舟船,冒着海洋里数不清的风险,把希望寄托在那些根本不知根不知底的“外九州”的土地上。

  高岳死了几十年,皇唐也就是对幽燕、云南、新罗、筑紫的殖民初具可观的局面,其他哪怕是在琼州、夷州,也只是保持了几个各数百人规模的卫戍城寨而已。

  更何况现在王尔要去的,可是更遥远更蛮荒的耽兰啊!

  但轩辕集还是对王尔的壮举,表示会进行力所能及的支持。

  其中包括可以让王尔招揽三百名灵道宗拣退下来的老兵,重返征途。

  此外,灵道宗各方的信徒捐赠的“脆信”(给天师堂捐的钱帛),轩辕集当即也表示取出二十万贯的数额,无息贷给王尔,供其支用,毕竟王尔是堂堂的“海东方师”。

  这时候王尔也只能下定决心,先去耽兰闯闯了,说不准能真的为灵道宗闯出条崭新的道路来。

  日暮时分,邺城天师堂崇灵堂边侧的“静室小舍”中,王尔坐在其间,金色的夕阳洋洋地照在他宽阔的肩膀和后背上,他解下南诏式样的幞头,拔下了发簪,将头发披散在额前,闭上眼睛,仿佛在沉痛地忏悔着什么。

  良久,王尔睁开眼睛,挽起衣袖,他的手腕上,赫然有着宛转的线条,但绝非是涂画上去的,而是和身躯血肉联为一体,但颜色却根本不是如伤疤那样,而是如户外的夕阳,是暗沉的黄色!

  “又加重了?”对面隔扇后,忽地传来名女子担忧的说话声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g6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